new WOW().init();
2025年1月8日,中國消防協會在北京召開科技成果評估會,組織專家對中國消防救援學院、華北電力大學、北京航天常興科技發展股份共同完成的“基于數據驅動的新能源發電及輸配電系統火災預警與溯源技術及應用”項目進行了科技成果評估。會議成立了由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消防救援機構等領域的專家組成的評估項目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科技委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永才擔任組長。評估專家聽取了項目工作報告,查閱了項目技術研究報告、經濟社會效益分析報告(含應用證明)、論文檢索報告、科技查新報告、第三方檢測報告等相關資料,依據國家標準《科技成果評估規范》(GB/T 44731-2024),采用定量定性相結合的方法,經質詢討論,形成了嚴謹、客觀、公正的評估結論。
評估項目組認為,“基于數據驅動的新能源發電及輸配電系統火災預警與溯源技術及應用”項目提出了基于數學形態學經驗小波變換的風力發電機組信號干擾成分剔除方法,構建了捕捉火災早期動態特征的自監督學習模型,顯著提高了風力發電機組火災預警準確率,實現了災后溯源;提出了減小電流預測誤差積累的序列映射架構預測模型,解決了傳統深度學習模型泛化性差、誤報率高等難題,實現了光伏發電場(站)火災早期精準預警及災后溯源;創新研發了輸配電線路超溫、絕緣材料熱解粒子及配電線路剩余電流的高精度監測裝置,采用多頻域、多時域和多波譜的數據融合算法,實現了輸配電系統火災早期預警及災后溯源。
評估項目組認為,該項目系統復雜、技術難度大,創新性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綜合技術水平居國內領先、國際先進,其中,配電系統阻性剩余電流和熱解粒子監測技術居國際領先。項目成果已成功應用于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等企業的27個風電、光伏電站及輸配電系統,具有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審批:曹忙根 審核:王鵬翔 編輯:王敏)